广东佛山四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2658例,专家教你应对

发布于:2025-07-23 阅读:2
截至7月21日,广东佛山顺德、南海、禅城、三水四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658例,均为轻症。本文介绍了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传播途径、与登革热区别,还给出防治建议,助你了解应对。

近期,广东佛山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关注。截至2025年7月21日,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471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南海区累计报告84例,集中在桂城街道;禅城区累计报告100例,集中在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和祖庙街道;三水区累计报告3例,集中在西南街道、大塘镇,所有病例均为轻症。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病毒潜伏期1 - 12天,多为3 - 7天。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常伴寒战)、剧烈关节痛(多见于手腕、膝、踝、指/趾等小关节,可迁延数月),2 - 5天后还会出现斑丘疹,多见于四肢及躯干。绝大多数患者5 - 7天即可恢复,个别关节疼痛可持续2 - 3个月。

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卢洪洲教授表示,此次佛山疫情的源头是一位从境外务工返乡的输入性病例,病毒在本地伊蚊的传播下扩散。基孔肯雅热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与登革热类似,容易误诊。虽然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易形成大规模暴发和流行。

传染病防治

与登革热相比,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而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不过,两者传播途径相同,都是伊蚊传播;防控措施也一样,包括对发病人员进行防蚊隔离、灭蚊、清理孳生地和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提醒,虽然目前广东发现的病例均为轻症,但新生儿、65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慢病患者,一旦感染容易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就医。

基孔肯雅热无直接人传人情况,人通过被带毒的伊蚊叮咬而感染。伊蚊在叮咬有病毒血症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经8至12天的潜伏期再传播病毒。病毒在蚊体内存活时间较长,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

佛山疫情

灭蚊是切断传播源、控制疫情蔓延的主要手段。该病毒不耐酸、不耐热,58℃以上即可灭活,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及紫外线照射均可杀灭病毒。

为预防基孔肯雅热,大家要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时清理家中容易积水的地方,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在家中,可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如果计划前往东南亚、非洲等流行区,出行前要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归国后14天内做好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基孔肯雅热 佛山疫情 传染病防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