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航班故障传闻引关注,真相究竟如何?

发布于:2025-07-18 阅读:2
近日,春秋航空9C7760航班故障传闻疯传,称飞机起飞离地后“砸下来”。实则是滑行阶段机械故障,航司及时处置。此谣言引发大量恐慌,也反映出短视频时代信息乱象,提醒大家增强辨别力。

最近,一段“飞机起飞后砸向地面”的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疯传,配文称“春秋航空9C7760次航班,刚离地就断了,直接砸下来”,评论区网友吓得不轻,甚至有人连夜删机票。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春秋航空

先给没坐过飞机的朋友科普一下,飞机从“滑行”到“起飞”有着很大区别。滑行时,飞机在跑道上慢慢移动,速度不过几十公里每小时,高度为零,轮胎都没离开地面,根本不存在“砸下来”的情况。而起飞则需要加速到300公里每小时左右,机翼产生升力,轮胎离地,高度不断上升。

再看那疯传的视频,画面抖动严重,背景音全是尖叫,拍摄者喊着“不知道什么断了”“直接砸下来”。可如果真的“砸下来”,拍摄者哪还有心思举着手机拍视频,早被吓得不知所措了。而且7月15号发生的事,17号才被曝光,期间机场没有封闭,也没有相关新闻报道,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航班故障

春秋航空发布声明称,该航班因流量控制推迟起飞,在滑行阶段出现临时机械故障,随后滑回候机楼,换了飞机后于当晚22:45起飞,旅客安全抵达上海。这就好比车还没上高速,发现轮胎有点问题,司机把车开回停车场换了辆车,乘客只是晚到了一会儿。

那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被这种“一眼假”的谣言带节奏呢?首先,“航空安全”容易让人产生恐慌,这种焦虑感使人们看到相关内容就容易转发。其次,短视频时代存在“证据幻觉”,很多人觉得有视频就不会有假,但现在剪辑技术发达,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存疑。最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让谣言得以广泛传播。

谣言

春秋航空的回应虽然及时,但略显“被动挨打”。声明内容过于官方,缺乏有力的证据。企业应对谣言,应该学会“用魔法打败魔法”,用更清晰的短视频辟谣,用细节戳破谣言引发的情绪。

类似的谣言事件并不少见,如“高铁上女子被乘务员殴打”“外卖员往汤里吐口水”等,都是惊悚视频刷屏,网友群情激愤,最后官方调查辟谣。这背后是我们“情绪先行,事实后置”的思维模式,以及短视频平台的“流量逻辑”在作祟。

为了避免成为谣言的“传声筒”,我们要记住三个“防骗口诀”:一是看官方信源,遇到“吓人”的新闻先去官方渠道核实;二是用常识逻辑判断,很多谣言违反常理;三是看完整证据,短视频容易断章取义,要等完整视频出来再做判断。同时,平台和企业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维护良好的信息环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春秋航空 航班故障 谣言 信息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