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垃圾找手表:环卫工权益与公共服务边界的思考

发布于:2025-07-15 阅读:4
近日,山西大同两环卫工徒手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到儿童手表,引发网友质疑。事件中环卫工权益是否被保障、公共服务边界在哪成焦点。城管局应重视劳动者权益,合理分配公共资源,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与理性。

近日,山西大同“两环卫工徒手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到儿童手表”一事引发广泛关注和网友质疑。据了解,7月1日,深圳游客卢女士一家乘高铁前往大同游玩,列车上孩子将儿童手表塞进纸质垃圾袋,下车后手表被遗忘。卢女士先求助车站派出所,通过定位发现手表仍在大同南站,推测被当成垃圾运走。次日,卢女士拨打12345热线求助。

环卫工

随后,大同新城环境公司追踪到手表所在的垃圾挤压箱,里面有8吨压缩垃圾。公司调派两名环卫工搜寻,两名环卫工顶着38℃的高温,在闷热的垃圾堆里翻找了4个小时,终于找到了手表并当晚送到卢女士手中。卢女士委托送表人向环卫工送红包致谢,但被婉拒。

此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网友质疑“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站在不同角度,对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手表是否值得有不同看法。城管局领导认为这是宣传城管系统做好事、提升队伍形象的机会;受益人卢女士觉得很值,没花代价就找回手表;当地媒体也认为值得,能为城市形象加分。然而,很少有人站在环卫工角度考虑。他们在高温下冒着恶臭寻找4个多小时,却在表扬中“隐身”。

翻垃圾找手表

事后,卢女士发红包被拒收,但红包发给谁、谁拒收并不明确。环卫工付出额外劳动,应得到相应报酬,要么卢女士支付,要么城管局承担。如果环卫工自愿寻找且拒收红包,也应让公众知晓他们的高尚品质。

另外,卢女士是否知道翻8吨垃圾的代价存疑。一般人若知道环卫工要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可能会放弃寻找。此次事件中,公众质疑的核心是是否尊重环卫工。

同时,网上曾传言当事女游客卢女士是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的卢姓干部,当地才如此上心。但7月14日下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表示该信息不实,卢女士就是普通游客。从目前情况看,没有证据显示有特权介入,卢女士及其全家的隐私权应被尊重。

对于网友关心的问题,7月14日下午,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回应,城市管理局是服务单位,对12345热线转办的事情接诉即办,没过多考虑“值不值”,卢女士是普通游客,他们都会提供帮助。他还表示此次事件对工作有促进作用,会接受批评,下一步会对环卫工人有一定奖励。

公共服务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关于公共服务边界的讨论。公共服务需区分“紧急救命”与“普通失物”,应建立分级机制,避免“无差别响应”被滥用。卢女士疏忽致物品丢失,成本却由公共财政与环卫工承担,可参考“驴友有偿救援”模式,让责任方分担成本。此外,要保障劳动者权益,落实高温津贴、防护装备等基础保障。

为了让公共服务更有温度与理性,可采取分级响应、费用共担、技术赋能、保障劳动者权益等措施。真正的文明在于制度温度,公共服务不应以牺牲劳动者利益为代价,而应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合理分配资源,保障劳动者权益。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环卫工 翻垃圾找手表 公共服务 权益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