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堂”违规广告黑幕曝光,网警出击守护公众权益

发布于:2025-08-19 阅读:0
近日,“中医堂”违规广告问题引发关注。不法分子为违规广告引流,收购公民信息换执照规避平台封控,交易流水达50余万。宁波公安抓获11名嫌疑人,案件在侦。网警提醒大家保护个人信息,警惕此类陷阱。

近期,“中医堂”相关违规广告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看似正规的白大褂和中医堂背景掩护下,实则隐藏着非法广告的黑幕。

中医堂

今年3月,浙江宁波公安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察觉到异常。一名短视频用户频繁更换绑定的营业执照,并在短视频平台大量投放壮阳药等违规广告。在短视频平台开店,商家需绑定营业执照等信息,平台对违规行为管控严格,一旦发现就会封号。于是,不法分子想出了变更营业执照换号的办法。

深入调查发现,从2024年9月开始,金某联系周某等多人,大量收购营业执照照片、法人身份证照片、手机号码等公民个人信息。他们通过在短视频平台更换绑定的营业执照等信息,绕过平台的封控措施,为“某某堂中医”壮阳药等违规广告引流,以此获取非法利益。这种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还破坏了短视频平台商家的公平竞争环境。

违规广告

经调查,金某通过这种非法引流手段,交易流水高达50余万元。而周某等人的营业执照信息也是从别处获取。他们是中间商,通过互联网群组、贴吧等平台,从“号商”“黄牛”处低价买入营业执照,再高价卖给金某,从中赚取差价。进一步调查还发现,一些企业法人为了蝇头小利,自行提供了营业执照信息。

2025年4月,宁波公安成立专案组,组织精干力量分赴多地,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金某、周某等11人。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除了上述案例,还有一家颇具知名度的连锁中医机构“XX中医堂”也被推上风口浪尖。多名消费者在网络平台投诉其涉嫌发布虚假宣传、夸大疗效的广告。该机构利用患者对传统中医的信任,精心编织营销话术。比如打造“神医”人设,宣称坐诊医师为“XX代传人”“宫廷御医后人”,展示大量“康复患者”的感谢信与锦旗,但真实性存疑;将普通中药方包装成可根治多种疾病的“神药”,刻意回避药物实际成分与适用范围;口头承诺无效退款,实际合同中设置苛刻条款,最终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

网警

网络监管部门通过大数据筛查锁定了“中医堂”高频次、多平台的广告投放行为,发现其存在严重问题。疗效表述使用了《广告法》明令禁止的绝对化用语,伪造“成功案例”,广告中未清晰展示药品批准文号及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信息。网警已依法约谈涉事机构,责令全面下架违规广告,并移交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处理。

公安网安部门一直高度重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始终保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深入推进“净网”专项行动。网警提醒,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技术措施,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广大群众要妥善保管、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的线索,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消费者在面对中医相关广告时,要擦亮双眼,通过正规医院渠道寻医问药,避免陷入“伪中医”陷阱。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中医堂 违规广告 公民信息 网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