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贷款贴息政策来袭,居民与企业共省资金

发布于:2025-08-13 阅读:0
近期,财政部等部门出台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个人消费贷款9月起实施贴息,服务业经营主体部分贷款也在贴息范围。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能降低居民信贷和企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

今日,贷款贴息领域传来好消息。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分别出台了针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贴息政策。这两项政策将为居民和企业减轻负担,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贷款贴息

先来看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自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且实际用于消费,同时贷款经办机构能通过贷款发放账户等识别借款人相关消费交易信息的部分,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政策。

贴息范围广泛,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不过,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政策到期后,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贷款经办机构众多,有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像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还有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例如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重庆蚂蚁消费金融等。

贴息标准方面,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个人消费贷款

再说说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财政部、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明确,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享受贴息政策。

条件包括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并且贷款资金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政策到期后,同样可视实施效果研究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

贴息标准为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相关贷款包括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贷款以及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的流动资金贷款。同一笔贷款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已享受地方财政相关贴息政策的,此次贴息不得超出扣除已有贴息后的实际利率水平。

经办银行有21家全国性银行,涵盖3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政策还要求压实各方责任、严控资金流向并严格责任追究,严禁虚报、冒领、套取、截留、挤占、挪用贷款资金,严禁将贷款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或投资、理财等套利活动。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多家银行已积极响应这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国有六大行迅速表态将切实做好贷款贴息政策的传导落实,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发声响应。展望未来,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或将根据实施效果对贴息比例、覆盖范围、经办机构等进行优化。同时,应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强化贴息政策与其他政策工具协同,形成叠加效应,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用,有力、有效地提振消费、稳就业、扩内需。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贷款贴息 个人消费贷款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 财政贴息

上一篇: 沪指突破3674.4点,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